您的位置:首页 >党群建设>详细内容

【红盟讲堂】中国精神·红旗渠精神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2 18:30:12 浏览次数: 【字体:

渠道网山头,清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树沟。”那是1965年,红旗渠水在林州的大地上流响了,同时,一面精神之旗正在冉冉升起,映红了太行山的紫色岩壁。下面,让我们和三(1)中队马翊祖同学一起学习中国精神第九讲——红旗渠精神。

743e24fb017745e795b69a4cca101c01.Jpeg

同学们,提到红旗渠精神,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红旗渠。那是在60年代,新中国建国不久就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困难,在河南省林县人们为了生存解决吃水问题,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开出引水渠道,30多万人用时10年仅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贫穷缺水的面貌,创造了愚公移山的现代奇迹。

1b798d0d58364973bdc075c1e111ddf7.Png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也成为了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6fa8c012e8cb48ff9e1c1129ee7707dc.Png

建渠时由于遭受着自然灾害,物资极度匮乏,工具及其简单,而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修渠炸药和石灰等大部分都是自己制作。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前方有难,后方必应。在修渠过程中,虽然人数众多,但分工合理,科学调配,几十万人互相协作。这就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这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在红色歌曲《定叫山河换新装》中代代传唱,下面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来欣赏。

在今天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比如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新冠疫情,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共渡难关。

6e69426f3d58425a8bf5b9c198eefa32.Png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时期,我们要向英雄的林县人民学习!向建设红旗渠的前辈们致敬!渠是历史的见证,红旗才是永远的风景。相信我们一定会把红旗渠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撰稿盛风帆

摄影程依馨

第一审核程依馨

第二审核陈筱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