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沟通力》——让话语直抵人心的教师沟通指导
对于老师们而言,开学之际,种种沟通问题应接不暇,本文从与家长、同事、学生沟通的3个角度,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
与家长沟通
与家长沟通最容易让教师感到压力。日常沟通的繁琐令人头疼,有时甚至还要面对极端纠结的场景。我们可以先归纳典型的问题,再用模式化的方法应对。
1. 家长的意见与应对
Q1 意见的类型
家长的意见可以分为3种类型:
1. 有关教育或活动的意见
2. 有关教师沟通问题的意见
3. 因臆想或误解引起的意见
其中容易解决的是教育类的意见,而教师类和误解类的意见往往由于彼此不够了解或沟通不到位而产生。
Q2 分5步化解意见
01 道歉
如果家长因为误会而提出了投诉,教师先道歉可能会使自己感到委屈。
此时,我们可以做出“限定性道歉”,也就是说仅仅表示出对家长愤怒情绪的理解。这种表达歉意的话可以安抚家长的负面情绪。
“首先,让您担心了,我表示歉意。”
“由于我考虑得不够周全,给您造成不便,我深表歉意。”
02 确认事实及诉求
如果你对事实还不够了解,可以先对家长说“我要先确认一下事实,明天再给您打电话”,以此结束对话。如果事实已经很清晰了,教师就要在此时确认家长的诉求。
03 提出解决方案
在思考解决方案时,可以尝试征求学校管理层以及年级主任等多方面的意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解决方案更加完备,另一方面如果日后遭到追责,也可以避免一个人承担后果。
04说明背景及依据
问题的形成一定都有其背景原因,教师应向家长说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目前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给出依据,做出合乎逻辑的陈述。
05 列举以往的案例
向家长介绍过去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是如何应对的,可以讲一些以往的事实,谈谈自己的经验。
2. 家长会后如何聊?
有时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与家长单独谈话时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 7 个步骤来进行。只需大体一致,使沟通有明确、固定的内容,就能确保单独谈话进行得更加顺利。
3. 如何应对棘手场景?
Q1 当家长不停抱怨时?
有的家长一旦开始抱怨就滔滔不绝,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应对的方法。我们可以一边表现出对他们所讲的内容十分关心,一边打断他们:
“稍等一下,我想确认一下是否真正理解了您所讲的话。”
“可以让我总结一下您的观点吗?我想确认一下是否理解到位了。”
接着我们要尽量原原本本地复述家长所讲的话。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就获得了对话的主导权。教师成为发表言论的一方,也可以重新决定对话的方向。
Q2 当家长提出难以满足的诉求时?
满足家长的所有诉求是相当困难的。如果家长的某些诉求可能会违反学校的规定,教师是无法满足这样的诉求的。可以在表述当中加入“不过”等转折词并随之提出替代方案。
“作为校方,我们不允许学生将驱虫喷雾之类的药品带入校园,不过我可以代为保管,这样孩子在需要时也能用得上。”
Q3 当家长提出复杂的意见时?
我们要尽可能详细地做好记录,清楚地将事实与观点区分开。我们可以将事实与观点分别反馈给管理层。为此,我们要记录家长的话,尽可能正确地传达事实,并将个人判断放在事实之后。
Q4 当家长过度焦虑时?
一些家长会对孩子的情况过度焦虑。他们只能在孩子叙述的基础上想象学校里的情况,因此有时的确会出现过度解读的现象。
我们要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下定论,而这些判断式的观点会减少家长的焦虑。我们可以为家长分析过去类似的事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倾向于……”
“这种情况很常见,其原因是……”
与同事沟通
-自信而坚定的态度-
在与同事相处时,我们通常会考虑2 点:如何缩小距离感、如何维持良性积极的关系。
达成前者需要我们通过交流更多地了解彼此的小习惯、小细节,而达成后者需要我们保持自信而坚定的态度。
1. 如何扩展话题?
我们通常会在办公室里聊天。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
如果对方讲到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我们如何将对话进行下去呢?
可以按照这5个步骤来扩展对话:
01 感叹
根据对方所讲的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02 复述
复述对方所说的话,如对方说:“我最近特别喜欢吃咖喱。”在听到这样的话后,你也可以说:“咖喱吗?听起来不错哟!”
03 共鸣
使用接近对方情绪的表达方式,富有感情地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理解。如“我理解”“的确很难”“太好了”“很痛苦吧”“你已经尽力了”等。
04 赞美
充满感情地赞美对方。如“你太厉害了”“不愧是你”等。
05 提问
为了以对方的话题为中心进一步展开互动,可以用充满好奇的口吻向对方发问:“然后呢?然后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你再给我讲讲嘛。”“现在已经没问题了吗?”等。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向对方提问,对方在讲述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有动力。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呢?可以应用5W1H的提问方法。
即从原因( Why)、对象( What)、地点( Where)、时间( When)、人员( Who)、方法( How) 6 个方面提出问题。
之后再着重询问对方的感受。即使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我们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想必您的相机一定很棒吧?”
“爱好摄影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呢?”
“您的家人支持您吗?”
2. 保持自信而坚定的态度
新手教师往往希望表现出自己温柔友好的一面,遇事息事宁人,而这样的姿态有时并不能使我们赢得尊重。拥有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展现出积极自信的同时,也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坚定的一面,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尊重与合作。
比如,在向同事提出建议时应尽量简短地表达要点。
要点包含2个方面:希望达成的目的、请你如何做。
“你之前没有按复印机上的清除键,给后面的使用者造成了不便,以后可别忘了。”
“放学时间是15点45分,我觉得最好不要给家长添麻烦,所以还是让学生早点回去吧。”
你可以在尝试倾听、理解对方的同时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种试图相互理解的对话才是尊重彼此的沟通方式。
与学生沟通
-以安抚为基础-
安抚是认同对方的存在价值的一种行为。即使当教师质问打闹的学生“你为什么要那样做?”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传达出了安抚的信号。当学生无法获得足够多的安抚时,可能会以负面行为来获得否定安抚。这也是许多学生行为、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所在。所以,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安抚。
Q1 表扬学生的3个切入点
表达安抚的最佳方式是多表扬。这种态度极富感染力。但在面对学生时,我们很难说出“我喜欢你”这样的话。对此,可以从以下3点切入。
Q2 用“三明治法”提建议
教师以指示或提建议的方式对学生给予安抚时,切忌不由分说地下命令。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建议→表扬的顺序给予学生指导。
这种表述方式不存在负面表达,所以不会伤害到学生。教师可以把自己希望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包裹在表扬的话语当中,作为一个整体传达给学生。
可以参考这个对话案例:
心态调整
-学会“课题分离”-
如果即使应用了以上的方法,还是会有种种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不妨调整心态,换个角度看问题。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课题分离”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事物时都可以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是谁的课题?”把“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分开来思考。
“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的,同样,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的。”
我们不必畏惧他人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不必寻求他人的认可。不要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