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课堂】唤醒·体验: 新课标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大单元教学探索
江北新区三月德法研训活动在浦口实小万江分校举行
春日研思,共探教学新路;聚焦课标,厚植育人初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提升思政课堂育人实效,2025年3月4日下午,江北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主题研训活动在浦口实验小学万江分校和进楼报告厅举行。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德法教研员钱淑云部长全程指导,桥北片区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代表参与活动。
课例展示:唤醒体验,深耕课堂
本次研训聚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有精神》,以两节完整课时展示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第一课时由浦实万江的王静老师执教,王老师以“万江能量小达人评比”为情境导入,通过“动物王国评选大会”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从“站如松、坐如钟”“服装整洁”“眼睛明亮”等细节中理解“有精神”的外在表现。课堂中,学生化身“观察员”,对比孔雀、小狗等动物的精神状态,自主总结“有精神”需内外兼修。在“找找谁精神”环节,学生通过观看升旗仪式视频,结合《国旗法》解读,深刻感悟“尊重国旗”背后的家国情怀,将课堂从行为规范升华至价值观引导。
第二课时由浦实浦园路的袁含老师执教,袁老师以“能量达人”评选为任务主线,通过课前调查学生作息时间、课堂分析“辰辰没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早睡早起”“好好吃饭”“心情愉悦”等内在习惯对精神面貌的影响。在“体验环节”,学生通过“认真地读”“高兴地唱”“专注地听”等活动,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并借助“精神能量卡”实时记录成长。课堂最后,学生分享身边榜样故事,感悟“坚持”与“责任”的精神力量,实现从外在表现到内在品质的深化。
专题讲座:教研有“道”,育人有“法”
两节课后,浦实万江德法教研组组长雷雪老师以《教研有“道” 育人有“法”》为题进行专题分享。她系统介绍了学校“三式进阶”教研模式:通过“团队式共建”凝聚教研合力,“沉浸式研读”深挖理论实践,“卷入式实践”锤炼教学真功。同时,雷老师结合“四课联动”案例,阐释如何通过集体备课、课前说课、课堂实践、课后辩课等环节,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思政+”育人新范式,为新课标落地提供校本化路径。
辩课交锋:思维碰撞,共研共进
专题讲座后,钱淑云名师工作室张珺老师与雷雪老师围绕《我们有精神》单元教学展开辩课。双方就“精神能量卡”的评价机制展开深度探讨:张珺老师提出“如何平衡外在激励与内驱力培养”,建议引入“成长日记”促进自我反思;雷雪老师则以“阶段性工具”为切入点,强调家校协同的重要性,提出开发“家庭精神能量站”实践活动,将习惯培养延伸至家庭。辩课环节观点交锋、策略纷呈,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多维教学启示。
专家引领:锚定方向,聚力前行
活动最后,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德法教研员钱淑云部长进行总结点评。她充分肯定两节课例“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出大单元教学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材资源,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思辨中成长。同时,她强调作为德法教师,应在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的引领下,深入分析学情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和兴趣,知情行合一,教学评一体,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在交流和探究中触发彼此的思维,更好地生活,生活得更美好。
立德树人,使命在肩;深耕教研,步履不停。本次研训活动以课例为基、以辩课为媒、以专家引领为舵,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德法教学提供了实践范本。未来,江北新区思政教师将继续以“唤醒·体验”为钥,探索大单元教学新路径,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蓄力赋能!
撰稿:雷雪
第一审核:张红云
第二审核:盛风帆
第三审核:陈筱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