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基因植入儿童的生命成长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此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孔子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切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都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更幸福,明天的社会更美好。因此,浦口实验小学万江分校将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是为了丰富当下儿童的生命体验,并帮助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世界的眼光,具备未来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我们从校园景观、中华文明、社团活动三方面进行渗透、培育,力求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植入学生的生命成长,成为具有中国灵魂的现代儿童。
校园景观
我们从校园环境入手,把校园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我们的办学追求、特色打造巧妙融合,让“传统文化”渗透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大门入口处的喷泉池,生动诠释着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流水无声、孕育万物,意为每个万江的学生,从进入万江的那一天起,就要努力成为一个温润、和善、具有大爱的人;走进校园,“百米儒学文化墙”在白墙、黑瓦、翠竹的映衬下,散发着历史的厚重和经典的光辉,“德、义、礼、仁、信”“礼、乐、射、御、书、数”,儒家思想与传统六艺在这里汇聚,犹如穿越时光和文化的长廊,我们希望万江的学生每天在儒学的侵润中,成为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步入教学区,墙面、梁面,镌刻着古代先贤的哲思名言,与古人对话,获得思维启迪,是我们对万江学子的希冀。通过对校园景观命名,对楼道文化、墙壁文化进行主题设计,使学校的建筑、场馆、景观融入传统文化的经脉,凸显经典育人的文化力量。
二、中华文明
(一)方正汉字乾坤大——汉字文化节活动
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我爱汉字”文化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感受汉字之美,认识汉字文化,提升汉字素养。透过汉字文化节,学生从仓颉造字的传说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以“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汉字的喜爱,用一方素笺,一支铅笔,书写成长的足迹,记录自己的收获。墨香缭绕,汉字飘香,“我爱汉字”文化节活动点燃孩子们的书写热情,汉字精髓与校园文化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二)国学经典润童心——经典诵读活动
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我们把《弟子规》引入一年级学生的国学课程中,利用早读、午会、放学等时间开展诵读,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达到道德情感上的共鸣,培养他们关爱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生活的意识,掌握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事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为学生奠定德行的根基。二年级引入古诗学习,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体验到母语的优美,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又增长了见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国学经典中哲理。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学文化的传播,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全校性的吟诵国学经典展示活动,内容有国学诵读,有古文吟唱,有中华文化故事表演等,学生们或感情激昂,或绘声绘色,他们用自己的喜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由衷赞美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坚定信念。
(三)追根溯源话佳节——走进中国节活动
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普及民族节日风俗知识,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追根溯源,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设计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如走进春节系列活动:传统节日我来说,过多种途径,了解春节(除夕、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传统“福”字我来写,学写“福”字,了解“福”字的起源和演变。年夜饭我来做,自己设计菜单,和家长一起买菜、洗菜、学做一道菜,家人一起品尝。元宵灯谜大家猜,自己编创一个灯谜,请家中的亲朋好友猜一猜。再如走进清明节系列活动:一次清明专题讲话,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有关先烈的事迹。一次清明主题班会,班利用班会进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次清明诗歌诵读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进行清明小诗诵读,每人会背一首。一次清明文化主题绘画活动,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并创作一幅绘画作品。一次清明踏青、祭奠先烈活动。一次清明传统活动,手绘风筝,放飞梦想体验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熟悉了我国传统佳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加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心中树起了民俗文化之根。
社团活动
(一)墨韵书画
中国书画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书画必不可少,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根本不能忘,传承不能断。我们在全体老师和学生中开展书法练习,一是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全校教师书法学习,每周二固定学习时间,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内容之一;二是全体学生坚持练习,专家指导为主,校内教师辅导为辅;三是成立书法社团、国画社团,专业训练,专业发展。
(二)丝韵悠悠
中国民族乐器多种多样,精彩纷呈。我们结合本校师资和社区资源,开设葫芦丝这一民族乐器社团。根据李春华教材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吹奏葫芦丝技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三)响响空竹
南京是抖空竹技艺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2007年,抖空竹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抖空竹,既有趣味性,又能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简单易学,小学生十分喜爱。学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为体育特色项目,开展传统空竹、花式空竹、空竹操等运动的普及和推广,营造健康、活泼、快乐、向上的校园氛围。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身体力行,弘扬祖国的民俗文化,“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
(四)奕趣围棋
围棋俗称“手谈”,是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围棋中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围棋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礼仪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严格的棋规能帮助孩子形成落子无悔、尊重对手、遵守规范的棋风。同时,孩子在下棋时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对手对自己品格素质的认知,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高尚的道德品格。
总之,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是丰富当下儿童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小小的生命之流逐渐汇入民族之源,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族群,增强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并打下扎实的中国根基,未来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血脉,为人类更好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创造和可能性。